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18日
作者:王宇琛
为深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,探索人文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创新,我院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(平面设计方向)于教学实践周组织学生奔赴甘肃,以 “甘肃省博物馆、敦煌博物馆、敦煌研究院、水墨丹霞国家公园”等为实践目标,从千年文物的视觉语言与大地艺术的自然色彩中,汲取设计灵感,赋能专业成长。
甘肃省博物馆
踏入甘肃省博物馆,同学们开始沉浸在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基因里,从文物的造型、色彩、材质与叙事中,挖掘视觉传达设计的底层逻辑。如马踏飞燕,以夸张动态线条定格“奔马踏燕”的瞬间张力,其“以小见大”的艺术减法,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通过简洁造型传递强烈视觉冲击。在色彩与造型方面,以唐代蓝色玻璃莲花托盏为例,纯净的蓝色与花瓣形轮廓,诠释“极致单色”的视觉感染力。这种跨越千年的色彩选择,为现代视觉设计的用色配色提供东方美学参考。
水墨丹霞国家公园
如果说博物馆是“人文视觉库”,那水墨丹霞则是“自然的设计”。同学们以设计视角观察自然,从色彩、线条、肌理中提炼创意灵感。水墨丹霞以红褐山峦、青绿植被、湛蓝天空交织出“冲突与和谐并存”的色彩系统。其中蜿蜒栈道如 “灵动的线条” 穿梭峡谷,其曲直变化与地形的呼应关系,诠释“空间构图”中的“动线逻辑”,引导视觉焦点、营造节奏变化,为视觉设计与空间视觉提供启发。
敦煌研究院
七月的敦煌,大漠风沙中蕴藏着流动的千年色彩,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敦煌研究院老师的引领下,参与矿物质颜料制作和壁画上色的完整过程,让古老的艺术智慧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焕发新生。课堂上郭老师详细解读了敦煌色谱体系,敦煌色彩来自千年的石青石绿、石蓝石黄、土红色源自赤铁矿,这些色彩历经风沙却始终鲜亮,正是矿物颜料的永恒魅力,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色彩背后的文化底蕴。
在研究院各位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们体验了颜料制作全流程。研磨:将矿石手工碾碎成粉末,感受力度与颗粒细度的微妙平衡。漂洗:分层沉淀提取最纯净的色彩,目睹粗青到细青的色彩蜕变。调胶:用传承千年的鹿胶调和矿物粉末,掌握胶色相融的黄金比例。
最后,学生们使用不同矿物颜料进行壁画图案上色。体验多层叠色技法,理解石绿打底、朱砂点染的色彩结构。矿物颜料不仅是绘画工具,更是中华美学的文化精髓。这次研习让年轻设计师真正理解设计之源在文化深处的重要要义。
从千年文物的编码到自然的色彩语言,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西北大地的人文与自然交融中,找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触点。未来,这些从历史文物与自然色彩中汲取的灵感,将转化为更具文化深度与创意张力的设计作品,诠释“以视觉传递温度,以设计连接古今”的专业追求。
本文责编:@肖莉
©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并授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独家使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使用。
扫码关注
微信公众号
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前身为创办于2003年的艺术设计系,是嘉庚学院开设最早的院系之一。学院下设环境设计、视觉传达设计(含平面设计、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)、动画和产品设计等四个专业。
福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人文大楼
TEL:0596-6288067
FAX:0596-6288067
Email:design@xujc.com
©Copyright TkkDesign 2003-202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网站内容